工作至今約莫十來個年頭,做過幾年網頁美術設計、商業插畫、國外圖庫網站的供圖者,
轉了幾個彎,經歷了一些高低潮。
前幾年因為想從畫畫找回自已,開始在速寫本留下記錄。
直到今年,為自已而畫的圖似乎一起發酵產生鼓舞的效用,
讓我更堅定要為自已認同的事勇敢一點,
一條彎來彎去的畫畫之路又轉入另一個方向。
因年初幾個親山活動的緣,讓我在今年五月投入一項夢幻工作:
每週固定安排兩天出山行程走訪山徑、古道,進入荒煙漫草進行調查。
這對於一個長年因工作靜坐於室內與電腦深情對望,
肌膚粉嫩透白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能在非假日以工作之名出入山林,擺脫全平面的3C螢幕走入非虛擬的實境,
吸收大自然的日月精華,享受叢林間的天然樂音,
又能與理念相同的朋友一起上山工作,更是讓我自已頻頻點頭已羨慕。
我所參與的計畫,要在行經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四個縣市的台三線週邊,
規劃出一條少有車輛喧囂,串連各地古道老路,沿途有天然景觀環繞的自然步道。
前一階段,各地鄉鎮公所已做了初步路線調查。
這階段要延續上階段的任務,做進一步確認與選定。
我既非步道專家,也沒探勘經驗,
能以部落客的身份參與並做記錄,是自已畫畫這條路上新的嘗試。
介於桃竹苗海岸線與雪山山脈之間的這片淺山,以往只是我南來北往的路過之地。
此外,我的焦點一向只放在百岳等級的高山上,
對於這印象中悶熱潮溼無大景的低海拔山稜,幾乎瞧不上一眼。
在這既客觀又主觀的因素交織下,對這片土地相當陌生。
能透過緩慢的步行調查、與在地耆老、文史工作者接觸,
就像把書本上文字記載的地理、歷史、人文全部攤開在眼前,
這種五感全開的學習機會,不把握實在對不起自已。
至於跟著探勘隊一起踏查能記下什麼,
或會有什麼感覺,我在參與之前完全無法想像。
與千里步道工作人員討論的時候,他們給了我一個很浪漫的協定:
探勘記錄的產出物,由我自已決定。
這分明就是像選擇了無菜單餐廳,把出菜的決定權留給了創作者。
更是讓我深深的有股被信任,得好好幹一場的感覺。
就這樣帶著由各種心情與畫筆延續下來的感受,
我即將展開對自已,對畫畫,對台三線淺山進行的探索與記錄。
也期待自已能善用圖畫與文字,
分享這旅程上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點點滴滴。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