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探勘隊今天繼續由陳紹忠大哥帶領,
來到北埔的內大坪(內豐聚落)。

從北埔沿竹37線,往南庄方向,
經過北埔冷泉,再沒多久就會到達內大坪。
聚落短短的幾百公尺的距離,
有數棟荒廢已久的紅磚平房。
曾經繁華一時,甚至設有內豐國小。
現今只留下人去樓空的斷垣殘壁。
木造屋頂多已損毀,
房子無人居住,由大自然接收。
除了綠意盎然的雜草,
甚至長出了比房子還高的樹木。
位於偏僻地區的內大坪,
當年竟還有雙層的茶工廠。
如今建築物已消失,





夏日的午候,遇到突如奇來的雷陣雨,
紹忠大哥帶我們到附近的朋友家避雨。
堂號高平堂的范伯伯熱情的招呼,
聊天之中,范伯伯談起打石工作,
搬出從前的打石工具讓我們開開眼界。

三合院的後院有石製的洗衣板和山泉水洗衣池,
更是讓我們驚呼不已。

告別了范伯伯,我們來到北埔天水堂。




一百八十五年的歲月,在建築物裡,處處留下不同年代的見證。
半世紀前遭逢破產命運的一家,
竟在前陣子,靠家人的力量把洋樓重新買回來。
許多當年的街街坊鄉親,
相繼把當年流失各處的古物送回。
經過一天的相處,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與我們一起踏查石硬子古道的三位大哥大姊,
是老宅的主人,姜家後代。

導覽介紹完天水堂與姜阿新洋樓,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的廖惠慶大姊,
分享自已的生命故事。
小時候曾在洋樓生活,
後來遭遇祖父姜阿新破產,洋樓被查封。
一家人移居台北。
惠慶大姊的母親在生活最艱困的時候,
仍堅持讓她學琴。
當年的老師知道她經濟狀況不佳,
也常不收費幫她上課。
承受了老師對她愛的澆灌,
惠慶大姊後來成為分享愛的鋼琴老師。
聽完惠慶大姊的故事,
應我們的要求,現場彈奏了一曲與我們分享。
在天水堂聽著動人的故事與悠然的琴聲,度過溫馨的午候,
甚至不太想離開。
這一百八十多年的老宅裡,
還有好多的故事。
目前洋樓如火如荼重新整建中,
惠慶姊另一頭也在為天母芝山岩景觀管制(建築物限高)而努力。
這半個世紀前經逢劇變的家庭,
重新站立,
並且,
正為腳下美麗的土地,
繼續努力,奮鬥著。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