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珊瑚礁的山
繼去年跟著屏東縣聯絡處的教官和孩子們一起走訪位於屏東的女仍山,這回來到高雄的柴山,文泉教官的主場。柴山 = 壽山= 打狗山 = 打鼓山 = 鼓山。位於高雄西南邊,緊臨台灣海峽。教官與當地的自然保育協會一起調查,研究多年。跟著他的腳步,聽他如數家珍介紹路上的地理、歷史、動物、植物,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這個由珊瑚礁石灰岩構成的小山裡,已調查過的就有八十多處大大小小的鐘乳洞。此次因時間與人員考量,只探訪其中的三個洞。一同參與的志工蚊子大哥事前還特地找朋友實際走一次,進行”備課演練”,絕不含糊,非常用心。
高雄的森空間
今天高雄的天空灰濛濛,若不是觀景台旁的解說牌,很難展望遠處。半屏山是在恆春兮工商服務聽過的地名,雖是第一次見到,卻有種似股曾相似的感覺。回家查了地圖,才對當天的方位有概念,往東北方的視角能看到半屏山、大岡山、旗山丘陵,若天氣好,還能看到更遠處的中央山脈。
印象中的高雄是個佈滿工廠與巨大煙囪的重工業區。一個小小的柴山,為大自然留了一小片呼吸的空間,距離市區又很近,緊臨台灣海峽的這裡,絕對是高雄人極佳的散步、休閒之處。
走著山徑.伴著故事
文泉教官一走入山徑,除了不停前進的兩腿,嘴吧也沒停地導覽介紹。擦身而過的一花一草,在教官眼中都各有特色與迷人之處。帶一大群活潑的國中生上山,隨時得注意、調整行進速度。當大家氣喘呼呼時,教官也適時的停下腳步解說,順便讓大伙拍拍照、喘口氣,調整呼吸。
這些好動的孩子,很需要足夠自由的空間,爬山的整個過程就像生活的縮影,太多的控制讓孩子無法自治,產生對抗與反感。文泉教官的方式,是給孩子一個範圍,讓他們能擁有些許自制權,相較於讓人倍感壓力的緊迫盯人自在舒服許多。
挑戰垂降.克難入洞
這天的第一洞,名叫克難洞。一到洞口邊,教官與志工們迅速、熟練地架設繩索與確保,讓大家依序垂降入洞。距離我”上次”接觸珊瑚礁石灰岩洞(墾丁),應該至少有二十年了吧。走進那漆黑的洞穴中,蜿蜒曲折,有些狹窄的部份只容一人通過,讓一些身材較魁梧的教官花費好大一番力氣掙扎、扭曲身體,才得以通過。
洞穴中除了能近距離觀賞鐘乳石和石筍,觸覺、聽覺、嗅覺也都一起加強了對於石灰岩洞的感受。以前自然科學課本裡讀了、看了都記不起來,這回身歷其境真是很奇妙的感覺。每個洞都各有特色,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的裡面鐘乳石造形特殊,有的好走,有的若沒繩索輔助無法通過,真是別有洞天。
大地是老師.處處皆學問
一天的戶外體驗課,在探完三個泂穴後即將結束,不論在山上、洞穴中走或跳或跪或爬,或聆聽週遭的聲音氣息,或仰望或俯山林風景都是很棒的感受。孩子們在教官與志工的陪伴下,用汗水上了大自然所給的這一課。孩子們不擅於用言語表達一天的感受,但表情與互動卻看得出些微不同。
回到市區,在內惟國小前的空地上,大家圍成一圈坐在一起,讓身體靜下來,也讓心沉澱。今早出發時,有位第一次參與活動的孩子,對於大家的招呼始終板著冷漠的表情,似乎在警戒,也在觀察身邊這些教官們到底想幹麻。經過一日的行程,共同走過幾個未知、驚險的地形。當面對恐懼的時刻,身邊總是有教官、志工可以協助照應,我猜他肯定從這群人身上感受到了什麼,才讓他此時能卸下心防,輕鬆坐著,展露自在的笑容。能把人與人之間互助、彼此關心的美好,放進這些孩子的心裡,就是這樣的課程非常值得的一件事。
相關文章:
熱血女仍山
https://wp.me/p8IMlx-aP
阿朗壹古道 A Long Trai
https://wp.me/p8IMlx-mW
發表迴響